课程大纲
课程编号 |
DB1114019 |
课程名称 |
通风工程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课程性质 |
专业必修课 核心课程 |
英文名称 |
Ventilation Engineering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开课单位 |
能源与环境学院 |
面向专业 |
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授课语种 |
中文 |
学 分 |
2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总学时 |
30 |
理论学时 |
26 |
实验学时 |
4 |
讨论学时 |
0 |
上机学时 |
0 |
其他学时 |
0 |
|||||||||||||||||
开课学期 |
第6学期 |
先修课程 |
工程热力学、传热学、流体力学、流体输配管网、建筑环境学、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一、课程简介(简要介绍课程的性质、主要教学内容,突出要培养的能力等)(简要介绍课程的性质、主要教学内容,突出要培养的能力等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《通风工程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。其主要讲述通风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、通风设备的结构原理和选择、通风系统的设计及计算方法等主要内容。结合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,通风空调工程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,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二、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系统地掌握通风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知识;了解通风工程技术发展水平、专业标准和规范;学会对通风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和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;具备从事通风工程分析系统、方案设计等基本技能;培养学生建立工程概念,具备扎实的通风专业知识素养、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。 具体目标如下: a、会运用基本原理,分析和论证工程问题; b、综合运用通风有关的原理、方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,分析和制定通风方案; c、分析通风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的影响因素; d、合理设计系统,有创新、环保和节能意识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三、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课程目标 |
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|
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a 、b |
2 问题分析 |
2.4: 能运用基本原理,借助专业标准、规范和相关文献,分析建筑环境系统的影响因素,获得有效结论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c、d |
3 设计/开发解决方案 |
3.2:能够针对特定需求,完成建筑环境系统(部件)的设计,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四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教学内容 |
教学要求 |
教学 方法 |
对应教学目标 |
学时分配 |
作业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第一章有害物及其防治的措施 |
能够熟悉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;掌握污染物在车间的传播机理;能换算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。熟悉各类标准和防治措施。 |
讲授式、讨论式 |
a、b、d |
3 |
相关习题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第二章 控制有害物的通风方法 |
风量平衡和热量平衡是重点;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计算是本章难点。掌握气流组织,建立节能理念。 |
讲授式、讨论式 |
a、b、c、d |
3 |
相关习题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第三章 局部排风罩 |
重点是各类吸气罩工作原理及特点,设计和使用条件;难点是其风量计算方法。 |
讲授式、讨论式 |
c、d |
4 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第四章 通风排气中粉尘的净化 |
熟悉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和除尘效率;除尘效率及分级效率与全效率之间的转换计算;各类除尘器除尘原理以及影响其性能的运行因素;除尘器的选择。 |
讲授式、讨论式 |
a、b、c |
8 |
相关习题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第五章 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 |
掌握通风管道设计中的有关问题;通熟悉风管道的水力计算;均匀送风管道设计计算;风管内压力分布绘制是难点。 |
讲授式、讨论式 |
a、b、c、d |
6 |
相关习题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第六章 自然通风与局部送风 |
熟悉自然通风作用原理;掌握自然通风的计算及与其他专业的配合;局部送风。 |
讲授式、讨论式 |
a、b、c、d |
2 |
相关习题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粉尘真密度测定 |
测定给定粉尘的真密度。 |
实操 |
a、c |
2 |
实验报告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|
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测定 |
实操 |
a、c |
2 |
实验报告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序号 |
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 |
空气质量标准、卫生标准、排放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 |
防治污染物在于综合措施,系统设计上的节能理念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五、课程考核方式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考核方式 |
考核内容 |
评分标准 |
考核占比 |
对应教学目标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平时作业 |
论述题、计算题 |
完成度和质量 |
10% |
a、b、c、d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阶段性测验 |
各阶段主要知识点 |
正确率 |
20% |
a、b、c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期末考试 |
围绕教学目标的 重要知识点 |
正确率 |
50% |
a、b、c、d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课堂讨论和表现 |
基础知识随堂练习 基础理论的综合应用 |
正确率、见解 |
10% |
a、b、c、d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课内实验 |
粉尘真密度测定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|
操作规范度、 实验报告质量 |
10% |
a、b、c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在线学习 |
指定网络资源自学 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六、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推荐教材: 孙一坚主编,工业通风(第五版)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 2018 教学参考书: 王汉青,通风工程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8.3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撰写人 |
马富芹 |
审核人 |
李志强 |
审核日期 |
2020.03.12 |
课程总结:
日期 | 详细信息 | 截止时间 |
---|---|---|